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太阳集团0638王遥研究员出席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5日   浏览次数:[]

日前,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和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联合主办的“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研讨会”在澳门举行。澳门银行公会主席、澳门立法会议员、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副行长叶兆佳主持会议,九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理事长苏树辉等领导专家列席会议。太阳集团0638王遥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并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吴捷、深圳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部副总监郑新、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助理林丹妮、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务融资部副总经理陈阳、天风证券研究所非银行金融机构高级分析师罗钻辉等共同论道澳门绿色金融的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等前沿话题。

 

王遥研究员在发言中阐释了当前我国及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宏观背景,并就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体制、监管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的背景,王遥研究员表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环境酝酿转折性调整,向知识经济、现代化阶段迈进的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剧,以绿色发展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在绿色金融上升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通过绿色金融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包含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确保大湾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互联互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引领绿色金融国际标准等多重必要性。

针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王遥研究员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 如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加强,粤港澳三地法律体系、财税体系等领域都存在显著差异,在金融资本流动上,粤港澳大湾区仍受到主权国家内部三种货币并行和资金流动监管的制约。与此同时,当前开展绿色合作仍存在配套不完善、标准缺失等问题,存在配套不完善、标准缺失等问题,大湾区目前缺乏系统性绿色金融合作规划,绿色金融交流机制尚未形成,合作中缺乏统一标准,部分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自身的属性特征加大了区域间合作的难度。此外,大湾区当前内部本位主义和行政壁垒问题突出,影响了绿色金融资源和要素的自由流动。

基于此,王遥研究员在演讲中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二是积极争取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配套政策支持。三是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机构的集聚,创新和提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建立大湾区绿色金融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五是加强大湾区绿色金融领域人力资源的储备和互联互通。六是加强绿色金融监管领域的合作与协调。七是推动大湾区积极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八是建立覆盖整个大湾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机制。

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在回归后的20年中,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对于澳门发挥自身发展优势和禀赋,推动自身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

此间,王遥研究员专门提出了澳门发展绿色金融的角色和定位,提出澳门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特色示范中心,并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一是建立中国—葡语国家绿色金融交流示范平台。建立中国—葡语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所、中国-葡语国家绿色信贷交易中心、中国—葡语国家绿色金融信息交流中心,定期召开中国—葡语国家绿色金融论坛。二是建立绿色融资租赁平台。大湾区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装备制造及产品应用等均高度契合融资租赁行业属性,近水楼台的绿色租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澳门财富集中度高,可为融资租赁资产及产品交易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三是绿色资产理财服务平台。澳门可充分发挥其财富集聚优势,设计挂钩大湾区绿色资产的理财产品。通过自身拥有的丰富的华侨资源,打造面向华人华侨的绿色理财产品,也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四是建立绿色彩票买卖市场平台。可面向大湾区乃至全国发行绿色彩票,进而拓展到葡语国家市场,再进一步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彩票买卖市场。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还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与澳门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标准建设以及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学术机构、大型企业等的领导专家参与本次会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