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书基于“集聚-技术进步-城市规模效率”的理论框架,在“动态-静态”两个维度下,研究了区域格局变动下的“城市整体-规模等级”两个层面的城市绿色发展。总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集聚力与分散力博弈的过程,在工业化驱动下,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自发向市场规模较大的城市集聚,形成集聚力;而负的集聚外部性带来的负效应则在区域和城市层面形成了分散力。加入技术进步要素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集聚和分散之间的博弈。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往往不考虑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出,但测度时因没有剥离集聚负效应,会造成城市集聚效率的虚高。因此,本书在环境约束下,纳入非期望产出,测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综合评价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水平。
从城市集聚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城市规模具有不同的集聚效率,大规模的城市可以通过内化集聚负外部性提高城市的集聚效率,小规模的城市则会因为人口集聚水平、城市经济密度和空间利用程度之间的错配而产生集聚效率的降低。因此,本书探讨了纳入城市规模异质性的城市集聚效率,论证了城市规模、城市空间集聚程度城市效率之间的关系。
从城市分散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分散力来源于集聚所带来的成本,拥挤效应和负外部性构成了城市的集聚成本。因此,本书量化了不同规模城市的集聚成本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本书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差异化-协同化-共享化”的城市绿色发展政策框架,提出了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供稿:李姗姗 审核:曹明星 编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