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太阳集团0638全院教师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20日   浏览次数:[]

10月19日下午,太阳集团0638组织全院教师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老师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学习心得。

昌忠泽研究员针对二十大报告第四部分的高质量发展谈了学习体会。他认为,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由于我国拥有独具特色的体制优势、大国优势、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优势以及发展阶段优势,我们有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这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陈波副研究员针对二十大报告“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谈了个人体会,并结合乌克兰危机的背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意义进行了思考和探讨,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深刻总结与归纳,对年轻学者后续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强副研究员认为,在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论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与国土空间体系发展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党在新时代区域经济实践中,更加注重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与社会群体间协调。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的指引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格局。

伍晓光副研究员针对二十大报告“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特色经济外交”谈了个人体会。他认为二十大报告展现了中国“继续坚持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国际外部循环要助力中国国家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国际贸易和投资要为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提升而服务。中国愿意“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动能”,足以见得中国坚定的“多边主义”立场,追求“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决心。

教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曹明星教授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谈了学习体会。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体现了党中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政治特征,“人民共同富裕”兼具经济与社会特征,“人民精神富有”具有文化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特征,另外还包括了天下视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路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最终结果和本质展现。

闫昊生博士结合区域经济学专业,谈了报告中有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部分的体会。他认为二十大报告描绘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清晰路线,提出了未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一名年轻学者,要更加关注报告中提出的新问题、新任务,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倩博士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变革以及未来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三点宝贵经验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二是走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发展道路;三是始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作为高校教师,要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肩负当代学者的学术使命,既做新时代的参与者,更要做贡献者。

张叶青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二十大报告,分析了未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发展方向,提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将更加重视基础性的科技创新,发挥大国优势,这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融资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学术研究应当更加重视科技发展方向导致的人才需求结构的演进,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相关的政策研究。

最后,林光彬院长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认为,二十大报告是指引未来我国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举旗定向、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一个好报告,也是一个强信心、暖民心、聚人心的好报告。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解中国发展的“总钥匙”,国家主体性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主要有实干兴邦、人民至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交通通讯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性支撑,坚持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


(供稿:雷丹 审核:林光彬 编辑:王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