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中国财政学史与财政文化年会(2023)暨第八届“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颁奖会在京召开。会上公布了“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2023”的评选结果,我院王雍君教授发表于《财贸经济》2021年第2期的论文《财政治理视角的支出整合、融资适配与复式预算:一个分析框架》荣获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后,王雍君教授代表本届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图1: 颁奖会现场
为进一步鼓励学术创新、奖励优秀人才,福建省邓子基教育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共同发起设立“邓子基财经学术论文奖”。经过多年的发展,邓子基系列财经论文奖在提携青年,奖掖优秀学术成果,引领科研方向,促进财税科研工作者交流等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此次王雍君教授的获奖论文也是我院在财税基础理论创新上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
附:王雍君教授获奖感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财税界同仁:
大家好!
站在这里,心情有点激动。作为一个学者能够获得学术奖是一生的荣耀,何况对我而言是个大奖。照理,我已经到了宠辱不惊的年龄段,但接到获奖通知还是吃惊不小。在此特别感谢邓子基教育基金会,特别感谢中国社科院,特别感谢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和中国社科院战略经济研究院,还要特别感谢《财贸经济》编辑部。32年前的1991年,我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财贸专业的经济学博士,1994年进入中央财经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
财政学是财经学科皇冠上的明珠,堪称“高大上”的学科。财政学的使命是研究花好纳税人的钱、服务人民。我不知道天底下还有哪门学科比财政学更高大上?借此机会给大家简单陈述一下,我的获奖论文的一个非常简要的概念框架。
中国是世界上罕见的支出大国。目前四本预算的总支出超过40万亿元,超过经济总量的40%。这个背景,强化了支出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我看来,学界和学者们应使用合宜的学术语言和语境,去清晰而强烈地把底层逻辑和核心价值表达出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三句话。三句话综合起来,可以表明财政学为何是攸关国计民生和治国经邦的大学问。
第一句是“拿钱有度”,要有合宜的法度,不仅仅是采纳降低人民财政负担的基本立场。
第二句是“花钱有计”,要有精心的支出设计。这篇获奖文章就是一个研究支出设计的文章。面对40多万亿元的庞大支出,从拿钱开始到如何设计支出,再到如何服务人民和纳税人,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但是在这个层面,我们的理论话语还不够清晰和强烈,价值取向也相当模糊。
第三句是“服务有方”。支出设计要通过服务安排落地。服务安排,就是政府要以合理成本提供与公众和社会偏好一致的公共政策与服务,并且持续保持如此作为的激励。财政学一定有要合宜的价值理念。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服务人民,因为你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横批就是服务人民,这是一个最高的价值原理,也是最高的价值引领。
当然还要“立地”,也就是为纳税人创造纳税价值。纳税人迟早为政府的一切开支买单。纳税使纳税人失去了货币价值,民主治理的基本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合理保证公共部门基于纳税人的立场、采纳纳税人视角,通过花钱和服务使纳税人失去的货币价值得到充分补偿。纳税价值要“立地”,这就是我这个文章的一个价值理念。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理论建构既要有价值引领的“顶天”,也要有落实价值引领的“立地”,两者要结合起来。
获奖也说明财政理论建构还有潜力。“理论”这个词经常被滥用。我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把顶天立地的中间环节搞清楚,也就是把基本的因果关系搞清楚,那么我们可以称为思想,可以称为观点,但不好意思称为理论。
理论建构的真谛,在于把一种反映底层逻辑的基本因果关系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我们应该理解,在真实世界里,拿钱、花钱与服务人民之间需要一个精细的制度安排与技术设计,以使拿钱与花钱、花钱与服务之间的巨大鸿沟得到填充。世界上那些治理良好的国家,莫不在此投入大量资源、时间和精力,涉及政治家、官僚、纳税人之间的博弈,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专家在进行支出的技术性设计。我们的支出设计,目前远远跟不上时代,更与庞大的支出规模形成鲜明的对照。
就“中间层级究竟为何”而言,国内财政学的声音和表达并不清晰更不强烈,所以我的文章在这个层面做了一点点贡献,边际性的贡献,以表明我们置身其中的财政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去看?其实,非常简洁明了地去看就很好了。
首先,我们置身其中的财政世界,是且应该是一个公共部门向纳税人“拿钱-花钱-服务”的世界。其次,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纳税人意识的觉醒和践行,是每个国家、政府和民族融入了现代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强民富的终极奥秘。最后,王朝周期律的财政根源,无非是执迷拿钱和花钱却很少服务。
问题在于,我们得花些心思清楚地辨识三种行为:什么是纯粹的拿钱?什么是纯粹地花钱?还有什么是真正地服务人民?财政学就是这三件事。如果这三件事我们研究清楚的话,我觉得其他的东西都是思想性的表达,观点性的表达。如果把这三个事在因果层面,我们把它层层剥离出来,知道如何抵达终点,我们财政学理论建构,我想就大功告成了,这是我的一个很固执的理念。
一种有资格称为“理论”的财政理论,一定是把“顶天-立地”的中间层级说得透彻明白的基本因果关系理论。顶天就是服务人民,我们几乎每个公共组织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按照我的理解,把为人民服务的财政安排说清楚,正是财政学者的崇高使命。财政学就是研究拿人民钱财为人民消灾,横批就是财政,我的观点就是:财政非常简单。但是历史上很多的统治者,很多的王朝,他们注重拿钱和花钱,但是很少提供服务,王朝周期律的一个主要源头就在这个地方。
总之,财政理论建构应该是中间层次的建构,一定要把顶天和立地这个中间层级的基本因果关系层层揭示出来,以其为桥梁,使财政实践者得以把服务人民的崇高价值理念,通过基于因果逻辑的桥梁式操作,抵达“立地”:为纳税人创造和公平分享纳税价值(tax value),并且至少在原则上证明纳税价值足以补偿纳税人失去的货币价值。
目前这个中间环节的理论相当薄弱。一直以来,支出设计晦暗不明,既缺失意识,更缺失理论建构和相关实践。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先进国家在支出设计上的最佳实践,相当精细,不只是应对复杂利益博弈的制度设计,还有处理成本效益问题的技术层面的精细设计。
支出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是预算过程的制度设计和技术筹划。我们在这一块的预算的编制还是比较薄弱,预算的审查,预算的执行这些环节都涉及既复杂又极端重要的支出设计问题。这是一个长长的链条,但是我们一直还没弄明白,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理论建构大有可为。
怎样才能把“顶天”和“立地”的财政理论内核说清楚?在我看来,唯有过程化展开的财政交换理论可以。在这种理论框架下,公共部门的适当角色被重新界定为“社会交换的组织者”:合理保证纳税人失去的货币价值,通过支出设计和服务安排换取到足够的纳税价值。已经有很好的理论框架告诉我们纳税价值应该如何界定和计量,比如当代公共支出管理(PEM)理论界定的理想财政成果的三个核心层级,即总额财政纪律、配置有效性和运营有效性;比如财政经济学界定的政府财政职能三分支,即稳定、配置有和再分配;还有当代预算功能理论界定的四个预算功能,即控制、政策、管理和民主功能。
问题在于,我们必须搞清楚抵达纳税价值的中间层级是怎样的,以及怎样的制度安排最有可能抵达纳税价值。我一直有个非常基本的信念:互惠互利交换才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长久之道。如何使一个社会繁荣和稳定?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把财政制度设计成一种互惠交换制度。
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从纳税人和社会的观点与角度来看,纳税人一年失去数十万亿的货币价值,如何才能通过花钱的精心设计和服务安排获得充分的价值补偿?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财政游戏就是正和游戏;如果我们不能从原则上证明我们花钱和服务足以补偿纳税人失去的货币价值,我们的财政游戏就是个零和游戏,或者负和游戏。理论工作者需要去验证我们在这个层面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基本的因果关系没弄明白,我说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
这篇获奖论文就不去介绍了。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就是瞄准支出设计薄弱环节,我们应该理解在真实世界里面,支出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层面的理论话语不明,拿钱与花钱能不能转换为充分的服务,就没有合理保证。
鉴于此,我在这篇论文中扩展了主流文献的研究范式:把PEM的两个三角范式扩展为六个范式。
知晓和理解这些范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PEM文献界定的财政纪律-配置有效性-运营绩效范式,以及它联结的发展的三个综合目标即增长-平等-稳定范式;随后是这篇论文界定的财政政策的四个范式,即“运营-投资-融资”范式和“经常支出Ea-资本支出Ec-经常支出Eb”范式;直至复式预算的“支出整合-融资适配-复式预算”范式,以及“财政政策-部门政策-复式预算”范式。遗憾的是,学者与学界对这些中间层级的范式研究似乎不屑一顾,真是令人无语。现实往往是这样的:最紧要的往往最不被关注,最不重要的往往最被热衷。举例来说,计量研究大行其道,早已取代基本因果关系的清晰揭示。脱离基本因果陈述的计量研究,正如许多顶尖国际专家言明的那样,无非是在本质上不适合计量研究的领域采用计量方法包装和伪装成“科学”的外衣,其真实意义和价值非常令人存疑。
支出设计这个主题的研究范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我们看清“顶天”到“立地”的中间层级,缺一不可。就现状而言,学界对这些范式的理解和认知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我们有怎样的价值主张、思想主张、政策主张和观点呈现,如何“落地”的问题实际上是晦暗不明的,或者充满不确定性,偏误风险很高。毕竟,我们生活一个因果关系的世界里。不明因果,一切皆茫然,而且无力主宰命运。个人如此,组织如此,社会和国家也如此。
这篇获奖文章其实就是拓展了几个分析范式,把中间层级揭示出来,还鉴别了实践路径,以使我们能够看清如何才能抵达财政世界的目标受益者。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范式创新。理论研究要重视基本的因果关系,还要重视基本范式创新。这些范式非常简洁,就是几个关键的概念,一层一层把中间层级的“桥梁”显现出来。我在这篇论文中做了一点点努力,抛砖引玉而已。
再次感谢各位聆听,谢谢。
供稿:赵国钦 审核:曹明星 编辑:王萌